分类目录归档:知识库

【置顶】StackStorm-开源的自动化平台


  1. 定义与概述
  2. StackStorm是一个开源的自动化平台,用于事件驱动的自动化操作。它能够将各种系统、工具和服务集成在一起,通过自动化流程来响应事件,从而提高系统的运维效率、可靠性和敏捷性。例如,在一个复杂的云计算环境中,当监测到某个虚拟机的CPU使用率过高时,StackStorm可以自动触发一系列操作,如扩展虚拟机资源或者迁移虚拟机到其他主机。

  3. 核心组件与架构

  4. 传感器(Sensors):这是StackStorm的输入部分,用于检测事件。传感器可以监控各种来源的事件,如系统日志、消息队列、网络设备的SNMP陷阱等。例如,一个文件系统传感器可以监控文件系统的变化,如文件的创建、修改...

Read more

提示词-ONE


数据库地址 192.168.3.3 端口 27017 数据库名 stock_database 集合名 为 predictPriceFiveMinuteSum

写一个函数,参数为 日期 格式 2025-08-26 匹配集合predictPriceFiveMinuteSum中的 date字段 返回所有满足条件的记录,所有字段都要

数据库地址 192.168.3.3 端口 27017 数据库名 src_db 集合名 为 stockDailyHist

匹配字段 股票代码 日期
返回值为 股票代码 日期 收盘 实现功能 查询某只股票某日的收盘价 写有个函数

Read more

TimeXer:融合外部变量的时间序列预测新范式


TimeXer:融合外部变量的时间序列预测新范式

TimeXer 是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2024年提出的一种创新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,它专门设计用于有效融合外生变量(外部因素) 来提升对目标序列(内生变量)的预测精度。该模型基于经典的Transformer架构,通过巧妙的嵌入策略和注意力机制调整,使其能够同时捕捉时间序列的内在模式和外部因素的影响。

核心设计与原理

TimeXer 的核心创新在于其差异化的嵌入策略双注意力机制,解决了传统方法在处理外生变量时面临的挑战。

  1. 差异化的嵌入策略

    • 内生变量嵌入:采用分块(Patching)策略(将时间序列分割为不重叠的片段,每个片段视为一个 t...

Read more

洞察市场的脉搏:动态条件相关模型(DCC)深度解析


洞察市场的脉搏:动态条件相关模型(DCC)深度解析

在金融市场的波澜诡谲中,资产之间的关系绝非一成不变。牛市时,股票齐涨,相关性增强;危机中,所有资产似乎都同步下跌,相关性骤然飙升;而在平静期,它们又可能各自为政。这种如同“情绪”般不断变化的关联性,是风险管理的核心,也是传统模型无法捕捉的盲区。而动态条件相关模型(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, DCC)正是为了洞察这一“市场脉搏”而诞生的强大工具。

一、 核心思想:从“静态”到“动态”的革命

在DCC模型出现之前,分析多种资产风险的主流方法是使用常相关假设,比如经典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(CAPM)或风险矩...

Read more

动态条件相关系数(DCC)模型:理论与应用解析


动态条件相关系数(DCC)模型:理论与应用解析

一、引言:动态相关性的金融现实与模型需求

在金融市场中,资产间的相关性并非恒定不变。例如,股市暴跌时,不同股票的相关性往往显著上升,这种“同涨同跌”的动态依赖关系,对投资组合优化、风险度量至关重要。传统静态相关系数(如Pearson相关)无法捕捉这种时变特征,因此,Engle(2002)提出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模型(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, DCC),为多变量时间序列的动态相关结构建模提供了有效工具。

二、DCC模型的核心架构:从波动率到相关性

DCC模型的设计分为两步:先建模单个资产的边际波动率(使用G...

Read more

K线形态相似度 DTW 算法深度解析


K线形态相似度 DTW 算法深度解析

在金融市场的技术分析中,识别相似的K线形态是预测价格走势的关键。然而,K线形态天然具有时间轴扭曲、长度不一、局部波动差异大等特性,传统欧氏距离对此束手无策。动态时间规整(Dynamic Time Warping, DTW)算法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利器。


一、为何DTW是K线形态识别的理想选择?

  1. 时间轴弹性对齐
    DTW允许“拉伸”或“压缩”时间轴,使形态的关键节点(如顶部、底部)最优匹配,克服了传统方法要求等长的缺陷。

  2. 局部特征优先
    算法聚焦于局部走势的相似性(如长上影线、十字星),而非全局绝对位置,更符合技术分析逻辑。

  3. 多维度...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