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理解股票价格的前复权、不复权、后复权,首先需要明确核心前提——除权除息:股票会因分红(现金分红)、送股/转增股等行为导致股价“跳空下跌”(如10送10后股价腰斩),这种跳空会割裂K线走势的连贯性。复权的本质就是消除除权除息的影响,让股价走势回归“真实趋势”;而不复权则保留了实际交易价格的原貌。
一、核心定义:三者的本质区别
三者的核心差异在于复权基准点不同(以哪个时间点的价格为“真实价格”,调整其他时间点的价格),进而导致股价数值、K线形态和应用场景完全不同。
1. 不复权(No Adjustment)
- 定义:直接显示股票实际交易的价格,不处理任何除权除息行为。
- 关键特征:
- K线图会出现明显的“跳空缺口”(除权除息日当天股价大幅下跌,但并非市场真实下跌);
- 股价数值是历史真实成交价(如2010年某股票除权前20元,除权后10元,不复权会直接显示20→10的缺口);
- 不反映“分红/送股后的累计收益”,仅反映交易价格本身。
2. 前复权(Forward Adjustment)
- 定义:以当前最新价格为基准,反向调整“当前之前所有历史股价”,消除历史除权除息的缺口。
- 关键特征:
- 当前股价是真实的(与实时交易价一致),历史股价被“向下调整”(如除权前股价20元,当前10元,前复权会把除权前的20元调成10元,让K线连贯);
- K线走势完全连贯,无跳空缺口,能直观反映股价的“真实趋势”;
- 历史股价是“调整后虚拟价”(非当时实际成交价),但趋势真实。
3. 后复权(Backward Adjustment)
- 定义:以某一历史时间点(如上市首日、指定日期)的价格为基准,正向调整“该时间点之后所有股价”,不仅消除缺口,还会叠加分红再投资的收益。
- 关键特征:
- 历史基准价是真实的(如以上市首日10元为基准),后续股价被“向上调整”(含送股、分红再投的复利效应);
- 当前股价是“虚拟累计价”(远高于实际交易价),反映“从基准日至今,若持有并将分红再投资,最终的累计资产价值”;
- K线完全连贯,且能直观体现“长期投资的真实累计收益”(含送股、分红的复利)。
二、核心差异对比:一张表看懂
对比维度 | 不复权(No Adjustment) | 前复权(Forward) | 后复权(Backward) |
---|---|---|---|
复权基准点 | 无(不调整) | 当前最新价格 | 某一历史时间点价格 |
当前股价真实性 | 真实(与交易价一致) | 真实(与交易价一致) | 虚拟(累计收益价) |
历史股价真实性 | 真实(当时成交价) | 虚拟(调整后价) | 虚拟(调整后价) |
K线形态 | 有跳空缺口,不连贯 | 无缺口,完全连贯 | 无缺口,完全连贯 |
收益反映 | 仅反映交易价,无累计收益 | 反映趋势,不体现复利 | 体现长期累计收益(含分红再投) |
三、应用场景:不同需求选不同复权方式
复权方式的选择,本质是“你的分析目标是什么”——是看真实交易价?还是看趋势?或是看长期收益?
1. 不复权:适合“看历史实际成交价”的场景
- 核心需求:需要知道某一历史时间点的“真实交易价格”(非趋势或收益)。
- 典型场景:
- 查找自己的历史持仓成本(如2020年以15元买入,不复权能直接看到当时的真实买入价,前/后复权会调整该价格,导致与成本对不上);
- 研究历史重大事件(如某公司2015年重组当天的实际股价波动,需看真实交易价);
- 核对历史财报中的“每股股价”(财报披露的股价是实际成交价,需用不复权对应)。
注意:不适合技术分析——K线缺口会导致均线、MACD等指标失真(如缺口处均线突然断裂,无法判断支撑压力位)。
2. 前复权:适合“技术分析”的核心场景
- 核心需求:消除除权除息干扰,让K线走势连贯,确保技术指标(均线、MACD、RSI等)有效。
- 典型场景:
- 短线/波段交易的技术分析(如判断当前股价是否突破历史趋势线、均线支撑位是否有效);
- 观察股价的“真实趋势”(如某股票除权后看似下跌,实则前复权后是上涨趋势,避免被缺口误导);
- 对比不同股票的“相对走势”(如两只股票都有除权,前复权后才能公平对比趋势强弱)。
关键优势:当前股价是真实的,既保证了趋势连贯,又能与实时交易价对应,是技术分析的“默认选择”。
3. 后复权:适合“长期投资收益评估”的场景
- 核心需求:计算“长期持有+分红再投资”的真实累计收益,反映股票的“长期价值”。
- 典型场景:
- 评估长期投资回报(如2010年买入贵州茅台,后复权能看到“从几十元涨到几千元”的累计收益,包含送股和分红再投的复利,而实际交易价仅几百元);
- 对比不同股票的“长期收益能力”(如同样持有10年,A股票后复权涨10倍,B股票涨5倍,能直观判断A的长期价值更高);
- 理解“分红的长期意义”(如某股票每年分红5%,不复权看不到分红的复利,后复权会将分红再投的股份折算成股价上涨,体现收益)。
注意:后复权的当前股价是“虚拟价”(非实际交易价),不能用于当前交易决策,仅用于收益回溯。
四、常见误区与总结
- 误区1:认为后复权的股价是“真实交易价”——错!后复权价是叠加了分红再投的累计价,仅反映收益,不代表当时能以该价格买卖。
- 误区2:技术分析用后复权——错!后复权当前价是虚拟的,无法与实时交易对应,且指标计算会基于虚拟价,导致决策偏差。
- 误区3:长期投资看前复权——错!前复权不体现分红再投的复利,无法反映真实长期收益(如分红再投能多赚30%,前复权看不到这部分)。
最终总结:按需选择复权方式
分析目标 | 推荐复权方式 | 核心原因 |
---|---|---|
技术分析(短线/波段) | 前复权 | 走势连贯,指标有效,当前价真实 |
查历史实际成交价/持仓成本 | 不复权 | 价格为真实交易价,与成本对应 |
长期投资收益评估(含分红) | 后复权 | 体现累计收益,反映长期价值 |
日常交易中,前复权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式(技术分析+实时价对应);不复权和后复权则根据“查历史价”“算长期收益”的特定需求切换即可。